智客

关于禅智寺的旧址,史料中也多有记载

字号+ 作者:admin 来源:新闻中心 发表于:2012年6月10日 我要评论( )

关于禅智寺的旧址,史料中也多有记载。《清统一志》载:“在府城东一十五里,本隋炀帝故宫,后建为寺。”民国《扬州览胜录》云:“禅智寺即上方寺,在便益门外五里,地居蜀冈上,冈势至此渐平,寺本隋炀帝行宫。”扬州效果图在竹西公园负责人的指引下,顺着上方寺路一路东行,记者来到了邗沟中学,在这所中学的外墙上,还嵌着一块“禅智寺”的牌子,校内还保存着一口蜀井,这也是禅智寺目前仅有的遗存。
禅智寺是隋唐时期扬州的名寺,旧传寺有房九十九间半。寺门朝南,门外冈下有浊河,河上建有月明桥。门前有牌楼,额书“鹫岭云宫”四个大字。山门石额上刻“敕赐上方禅智寺”七字。寺左建“竹西亭”,寺右筑“昆丘台”。山门里有大殿,左右庑房翼张。左通“芍药圃”,圃前有五间房圃门,中间为甬道,圃前有蜀井,圃内夹植槐榆,又有三间厅房,厅房东边有长廊。廊壁上嵌有《三绝碑》及苏东坡《送李孝博》石刻。廊外有“吕祖照面池”。
扬州建筑设计
宋以后的禅智寺,逐渐褪去了隋唐时的辉煌。咸丰三年,禅智寺毁于兵火。同治、光绪年间,先后募建未成。至光绪三十四年(1908),僧人始募建正觉堂五楹和旁舍十余间,但旧时楼殿终未恢复。抗日战争期间,伪军拆毁殿房两进、两边厢房各三间,此后寺庙渐废。
禅智寺自唐以来,是诗人留连的地方,众多有关禅智寺的诗篇,使禅智寺名声益振。这其中有“人生只合扬州死,禅智山光好墓田”的张祜,“谁知竹西路,歌吹是扬州”的杜牧,还有六次南巡的乾隆皇帝。
因唐代扬州极为繁华,月夜景色,每见于诗人笔端。唐代诗人张祜的《纵游淮南》诗云:“十里长街市井连,月明桥上看神仙。人生只合扬州死,禅智山光好墓田。”,极言称颂扬州的繁华美好、风光可爱,一直为人们传唱不已,诗中的禅智寺也因此美名远播。
晚唐诗人杜牧多次来扬,开成二年(837),唐代诗人杜牧与弟弟杜顗居扬州禅智寺,杜牧请眼医石生由洛阳至扬州为其弟看眼疾。杜牧在《题扬州禅智寺》一诗中最后写道:“谁知竹西路,歌吹是扬州”,杜牧这首诗很有名,扬州景观设计后面两句尤其为人称道。此后有人以此为名,建起了竹西亭,寺也被称为竹西寺,“竹西”竟成为扬州的代称。宋姜白石《扬州慢》中的“竹西佳处”,清代扬州景物中的“竹西芳径”,乾隆题的“竹西精舍”,都是来源于此,其影响之深远,直至于今。宋代大诗人苏轼也曾写下关于禅智寺的诗篇。元丰八年(1085)五月,苏轼自汝州罢职归休宜兴,路过扬州,作《归宜兴,留题竹西寺》三首。诗中有“剩觅蜀冈新井水,要携乡味过江东”,禅智寺有蜀井,苏轼是四川人,四川是蜀地,所以苏轼视蜀井为家乡之水,要把它带到江东(即江南)宜兴去,由此亦见苏轼对扬州的感情。同年八月,苏轼将知登州,路过扬州,还和一位僧人无择相遇于竹西、石塔之间,临别有《余将赴文登过广陵而择老移住石塔相送竹西亭下留诗为别》,后来又写过一首《别择公》,有“竹西歌吹是扬州”的名句。清乾隆南巡,数次游幸上方寺,有三四首咏上方寺的诗。乾隆三十年(1765)第四次南巡,游上方寺,赐《大悲经》一部。乾隆四十九年(1784)第六次南巡再游上方寺,赐御制娑罗树墨榻一幅,并御书“慧草阶前亦生意,德山户外自佳邻”联一副。乾隆在《初游上方寺》的诗注中说:“万姓随马足趋瞻,竟有践踏麦苗者,既不能严禁,呼令莫履麦田,彼乃不听也。”当时争着看皇帝的人很多,把麦田也踏坏了。清代扬州八怪中的人物亦常盘桓于禅智寺。如乾隆五十年,罗聘即与王文治、周载轩等同游上方寺,并有诗作。
本文来自http://www.yzqiyuan.com/ 转载请保留链接!

1.本站遵循行业规范,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;2.本站的原创文章,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,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;3.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。

相关文章
  • 小米手环趟过的那些智能硬件的产品大坑

    小米手环趟过的那些智能硬件的产品大坑

    2015-02-07 12:08

网友点评